一、發展沿革 文博學院成立於民國93年,涵蓋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、古物維護以及博物館學三種專業,是目前國內唯一以整合文博專業理論與實務為宗旨,以提供涵蓋古今藝術分析品鑑、文物保存維護、博物館展示教育與組織經營等跨領域專業人才培育、研究及社會服務為目標之學院。目前設有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博士班、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、博士班,另於民國100年成立亞太文化資產研究中心、民國106年成立臺灣藝術檔案中心,民國110年更名為臺灣藝術史暨檔案研究中心。 二、現況 本院現有專任教師19位、校聘行政人員5位,不僅專業師資及研究人員陣容堅強,院內系所皆有相當完善的課程規劃,各系所間亦在師資、課程以及教學研究上相互支援,迄今已開設之專業課程已達百餘門。而本院之亞太文化資產研究中心,以全院教師為基礎,特別針對亞太地區文化資產作為研究發展方向,推動專業領域之跨系所、跨院校及國際之合作,擴大文博專業之包容度與國際能見度。另臺灣藝術檔案中心,整合本院教師各學術領域之研發能量,有效促進我國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與本校文博學院之連結,並推廣交流國際間藝術史料與檔案之相關研究成果。 三、定位 文博學院為國內唯一整合文博專業理論與實務的高等教育機構,培育藝術史、藝術評論、古物研究、古物維護以及博物館學等專業,進行全面性及跨領域的教學、研究、產學合作,以博古通今的高度、跨域合作的廣度,將文博專業知識與技術服務社會。 四、特色與利基 (一)專業學制最完整:本院藝術史學系擁有大學部、碩士班、博士班,完整培育藝術史專業人才。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設有碩博士班,為高階人才培育,擁有跨領域學科整合能力。 (二)師資陣容最強大:現有專任教師19名,均係畢業於海內外重要學府之文博領域專業人才,養成背景涵蓋本國與美、加、英、法、德、日各國。 (三)教學培育最專業:專業課程百餘們,重視扎實的理論與實務教學,藉由國內外專業田調、實習課程、專案計畫與教學活動之設計,有利未來職場工作銜接。 (四)學習資源最豐富:院內教師均積極承接國內外公私立文化機構單位計畫,豐富教學研究資源,另已與國內外多個公私立文化機構單位建立長久的實質合作關係,提供學生學用合一的學習機會。 五、SWOT矩陣策略配對分析
六、中程發展目標 (一)整合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:建置創新課程、透過校外實習及觀摩,以多學科方法進行專業訓練,發展學生應用理論的實作能力,增進專業課程教學的普及廣度、體驗深度與學習效能。 (二)深耕文博三大領域專業:針對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、文物保存修復以及博物館學專業,校內建置專業教室,發展特色課程;校外產官學合作,提供教學研究資源,形成跨域雙贏成果。 (三)提昇文化資產保存觀念:落實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之研究教學與創新實踐,培養兼具傳統素養與創新能力之文化資產專業,提升國人文化資產調查研究與保存維護之重視。 (四)培育跨領域人才:強化國內外學術交流,推動產官學合作,促進文博專業在地化與國際發展,培育整合藝術及文博領域之研究及實務專業人才。 七、中程發展策略 (一)應用科技發展創新教學:現代科技發達,利用影像科技、雲端資源以及新式儀器設備,運用校內外軟硬體基礎,增進專業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效能。開設創新課程(模組課程、磨課師課程、共授課程、弗克思課程吧、教師社群、深碗課程等,鼓勵學生參與產學合作計畫,安排田調與實習課程,落實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。 (二)發展文博專業及在地社群資源合作:透過多元課程設計(實作課程與學程、專題講座、工作坊及研習營、論文發表出版、產學合作等),與國際交流接軌(海外移地教學、海外實習、國際研討會、海外學者講學等),深化文博專業;成立專業研究中心與國內外文化機構單位交流,持續深化專業與擴大社群合作及資源分享,形成雙贏成果,創造共生共榮的前景。 (三)落實文化資產保存與增值:文化資產透過文博專業調查、修復、保存、展覽、推廣課程等方式,讓社會大眾了解文化資產之重要性,培養學生文創專業知識與涵養,協助文化資產加值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,使得文化資產永續發展,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獲得社會大眾認同。 (四)培育理論與實務之跨域人才:本院教師不斷吸收新科技、新技術與新觀念進行課程教學,透過理論建構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對話,發展新的邏輯思維,並且讓學生參與課程實務操作及各公私立專案計畫,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實踐行動,具備多種專業能力之跨域人才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